信用卡申请
首页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资讯 >  如何吹散信用卡泡沫 国内“蓝海战略”量质分析

如何吹散信用卡泡沫 国内“蓝海战略”量质分析

      

  目前国内信用卡业还刚刚起步。从宏观市场看,不仅国内持卡人相对保守的传统消费理念及媒体对个人信用重要性的宣传很大程度缓解了信用卡坏账隐患,而且尚未健全的国内信用信息体系给了发卡行足够的空间利用授信策略筛选并发展目标客户,同时也几乎没有承受来自国际同业的竞争压力;从行业本身发展情况看,行业内目前的信用卡数量和质量离行业最基本饱和值相差甚远;卡业竞争远谈不上激烈或白热化。

  那么,为什么现在普遍呼喊“发卡行滥发卡、信用卡应重质量而非数量”?因为“数量”和“质量”的准确定位被弱化了。业内发卡行现在实际有效的卡量到底多少?发卡质量到底如何?此篇用深度指标揭示信用卡发卡泡沫背后真实的量和质。

  信用卡发卡数量

  什么是“信用卡发卡数量”?目前,几乎所有的发卡行包括社会媒体将信用卡发卡数量唯一定位在“卡数”上,但却忽略了能真正反映发卡规模现状的指标。这是导致信用卡业普遍被外界宣扬“滥发”和发卡行没有实效性发卡的原因之一。

  先看国内六大主要发卡行近三年来的发卡数量信息以及六大活跃发卡行去年的发卡数量: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国内主要六大发卡行依托雄厚稳固的发卡基础,成长迅速,2008年除中行增长率处在相对较低水平(仅在38.6%)外,其他五大行的发卡增长率均在90%以上;其中,工行、招行、建行2006年、2007年、2008年发卡数量增长率情况相似,基本上2008年增长率是2007年增长率的23倍;交行及中行的情况相较稍缓,为1.52倍;农行发卡数量增速尤为显著,2008年增速达到了256.61%。

  单从这些表象数据中看,似乎国内的信用卡业增速正以几何速度递增,规模扩张日趋蓬勃,膨胀之势不可挡,然而,单纯的“发卡量”这一数据指标并不能充分并准确说明发卡行的发卡规模。在表象增长速度身后,真正的发卡数量增长情况如何呢?发卡行是真的在飞速扩张卡量还是仅仅掩耳盗铃?

  用指标透视发信用卡的数量与质量

  相较于数量的定位问题,目前业内的信用卡发卡“质量”定位可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统一的标准、鲜有发卡行论及发卡质量,“民间”提到的发卡质量也只是泛泛而谈。对信用卡业而言,这个巨大的漏洞无疑是造成发卡方发卡方向模糊混乱的因素之一。

  数量——不仅是发卡数,发卡数只是一个限于浅层次发卡规模的量化参考指标,切实的数量应更深层次,定位在账户数,它反映并代表当前客户实际持卡承受力,同时也是发卡行收益的个体来源。

  质量——不只停留在活卡层面,而应是客户层面,特别是有效客户、非睡眠客户、活跃客户数;不同层面的客户构成信用卡公司不同的赢利源和亏损源。

  样本数据中,统计“有效卡量”指标并作批露的行只有2家,而统计“有效客户”的行只有1家。在导致这种情况的多种原因中,有两点值得关注:1)发卡数量中有多少是有质量以及高质量的卡,“发卡量”指标中有多少泡沫?2)目前对信用卡发卡的发展状态的认识还普遍停留在浅层次的发卡数量上,对于有效卡量、有效账户、有效客户的关注度极少,甚至没有。

  经过对样本中仅有的两家采用有效卡量指标的发卡行数据及个人工作研究,认为通过使用下列指标,将销户卡、睡眠卡、已激活未用卡等各因素从表层数据中一一剥离,有助于发卡行从卡量、账户、客户三个层面逐次识别当前真实的业务进展状态,同样有助于授信策略的制定、客户拓展、市场营销、成本收益分析。

  现在用上述参考比例进行模拟数据透视,看看表象数据背后各大行发卡数量的信息(根据对目前贷记卡发卡情况分析,平均信用卡持有数量2账户/持卡人,1张/帐户)。

  可以看到,把发卡行发卡泡沫除去后,在发行的10张卡中,五成是活卡、四成卡客户正在使用,三成非睡眠账户、两成活动账户、两成非睡眠账户、最后只有一成是活跃客户。缩水后的发卡量相较与前篇中指出的饱和卡量,差距进一步拉大。从深层次卡量和发卡质量来看,国内信用卡发卡近90%是泡沫,国内信用卡业仍然处于萌芽期,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