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首页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资讯 >  改变我们生活的金融行业15个细微变化

改变我们生活的金融行业15个细微变化

      
1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持一张卡就能走遍天下;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完成一系列的交易;无法想象普通人也可签张支票……15年后这些都已实现,金融业务在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今天我们回顾15年金融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以期待未来更为便捷多姿的生活。

  信用卡

  从求人办卡到办卡送礼

  25年前,也就是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3年后,工商银行发行了成都首张信用卡。

  “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信用卡的概念,几乎没有主动到银行申请的。”在工商银行资深工作人员李女士的印象里,信用卡发卡客户由银行工作人员主动选择、甄别。一般都是挑选职务比较高,单位比较好的。不过,要是被选上了,拥有一张信用卡,就是一件非常“洋气”的事,“很多人想办卡,还需要走后门,求着银行办。”

  随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内其他银行也纷纷推出信用卡。不过各大银行对信用卡市场做出集体反应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成立了牡丹卡中心;10月,招商银行成立

  了信用卡中心,总部设在上海;12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中国信用卡中心。

  “中国信用卡市场像浇了油的荒地,只要一点燃就会硝烟弥漫。”有银行工作人员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国信用卡市场。

  2003年,办公室里、百货中心、超市门口、大街上都出现了许多发卡人员的身影。“办XX银行信用卡,有多重好礼赠送”的条幅自此随处可见。2003年甚至被业内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也被看作是“黄金十年”的起点。

  截至2009年末,国内信用卡发卡量已经激增到1.86亿张。各家银行在经历了几年的攻城略地、争抢信用卡市场的时期后,渐渐进入了质的竞争。同时,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压力,创建中国自己的银行卡品牌成为共识。

   按揭

  花明天的钱买房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已被人讲过无数次,中国老太太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工作了一辈子,终于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且不论这个故事鼓励大家超前消费的理念正确与否,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按揭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8年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了近50年的住房福利制度宣告结束,与之相配套的以“购房按揭”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住房金融服务举措也随之出台,从这一刻起,国人巨大的购房需求被释放出来。

  所谓按揭,是香港惯用的一种叫法,在国外被称为mortgage,是按照粤语发

  音翻译而来。实际上就是个人住房贷款。购房者拿即将购入的房屋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以付购房款。一般购房者采用五成至八成按揭购房。通过按揭,一个购房者可以购入数倍于自己手头现金价值的住房,从而能够提早10年至30年改善自己的居住水平或进行投资。15年来,由于按揭的出现和发展,人们买房可以分期付款,这样,支付压力就大大减轻,圆了数以万计人的买房梦,成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居住是每一位公民最关心、最迫切、也是最无法回避的“刚性需求”。如果没有按揭,不少人都要为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奋斗10年、20年、30年;如果没有按揭,不少人这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可能就是最后能够住上新房。按揭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让你可以选择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

    小额贷款

  为创业插上翅膀

  “没有小额贷款,我不可能做到今天。”在谈及小额贷款时,在新都经营着一个机械设备厂的老罗颇为感慨。

  老罗在国营企业做了一辈子的技术和管理,在技术、资源方面都非常丰富,但自己创业,没有资金,规模总是上不去。为此,老罗几乎跑遍了所有银行,连成都的一些外地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找了,最后还是没贷到钱。“过去两年什么办法都想了,别说二三十万,哪怕几万周转资金都贷不出来。”

  2008年6月,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新都成立,老罗尝试着提出了贷款申请。没想到,没几天,老罗就拿到一笔5

  万元的无抵押贷款。随后,通过抵押私人房产,贷出了20万抵押贷款。

  “以前我们只能做订单业务,客户一欠款我们就头疼,如今,我们可以自己购买原材料生产设备,然后直接卖给客户,收现金,改变了商业模式,产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老罗说。

  随着近一两年小额贷款,尤其是创业贷款的迅速发展,如今的创业环境和15年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像老罗这样的创业者都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这些,别说是在15年前,别算是同5年前相比,都不可想象,有人这样形容小额贷款:它给创业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网上银行

  随时随地去银行

  1999年的夏天,建行推出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成为首家推出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也许,连建行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推出的这一业务在10年之后已经成为各银行极其重要的一项业务。在建行之后,多家银行也陆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伴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网上银行普及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超过400万亿,而这,仅仅才发展了10年的时间。

  存钱,取钱,甚至是查询余额,这在以前都是只有在银行网点才能完成。网上银行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以前要转帐,必须先把钱取出来再去其他的银行网点把钱传进去,麻烦不说,而且非常不安全。我从06年开始就一直使用

  网银转帐,非常方便,费用也比柜台便宜。最最重要的是,不用排队。”网银达人小强说。

  转帐、查询、买基金、买理财产品,包括交纳水电气费和电话费,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说,现在的网上银行,已经覆盖了银行柜台所有的个人业务,就像一个虚拟的银行柜员,帮助你完成所有的交易。

  从老百姓钱包的这个变化不难看出,近年来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网上银行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电子银行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15年的时间,网上银行已经完全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理财产品

  让银行帮你理财

  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在多个营业网点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不到半年后又推出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此揭开了内地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

  在当年,让银行帮忙理财还是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而作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重头戏”,光大银行发行该产品分为半年期和一年期两种,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087%和2.8066%,明显高于同期1.89%和1.98%的税前储蓄利率。该产品固定收益超过储蓄和货币基金,当时又正逢股市遭遇熊市。这样,该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超过了同期储蓄、货币基金和股市的收益,这为银行理财业务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并赢得了客户。

  2004年以前,人们手头的闲置资金只有三大流向——储蓄、国债和股市。如今,理财产品也成了重要的投资方向,各银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2009年中国境内主要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5405款,较2008年增加1314款,涨幅达32%。尽管遭遇了08年的收益率风波,但我们应该看到,如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注重风险提示工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1年期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在4%左右,尽管收益率不算高,但仍然高过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7%的数据,尤其适合风格稳健的投资者。

  黄金

  从装饰品到投资品

  倒退十年,如果有人问黄金可以拿来干什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黄金是奶奶、妈妈或者老婆装扮的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款式旧了,不喜欢了,就拿去街边很小的打金铺,重新加工。有时还会为着不法打金匠企图克扣首饰重量而争吵半天。现如今,黄金不再局限于装扮的功能,投资理财成了它更重要的角色。

  2003年年底,高赛尔金银公司与招商银行清江支行签约,国内第一种由银行代理买卖的投资型金条诞生。此次推出的金条规格有1盎司、2盎司、5盎司、10盎司一共四种。当时的销售价格在每克107元左右,同时还提供有金条的回购业务。随后高赛尔金银公司与招商银行总行签订协议后,投资性金条逐渐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展开销售。2008年8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标准金锭供应商首次出现了成都民营企业的身影。四川省天泽贵金属公司成为了西部第一家为上海黄金

  交易所提供标准金锭的民营企业。纸黄金、实物黄金、黄金“T+D”,黄金的投资品种也在不断地丰富。

  而黄金的走势经过一轮深度调整后,在金融危机、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展开了一场疯狂的上涨。四川投资者炒金热也在不断升温。2009年8月,一位来自绵阳的房地产商豪掷640余万元,一次性购入了实物金条30公斤,刷新了四川单笔购买实物金条的新纪录。时隔不到5个月,纪录就再次被刷新,来自南充的石油老板豪掷1200万,买入了50公斤金条。四川巨大的黄金消费潜力让人吃惊。

  除了这些超级买家外,普通投资者对黄金的热情也高涨。据四川最大的黄金批发商天鑫洋金业相关人士表示,老百姓对黄金的认可程度很高,现在一次买个一两公斤的人不再少数。“拿张废报纸一包,装进纸口袋里,这样的人很多”。

   基金

  请专家为你理财

  基金逐步走入普通市民家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有时间炒股,没时间买基金”成为人们最“粗”的理财经。

  首只在上证所上市的基金,是淄博基金,这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我国首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1993年8月20日在上证所上市交易。而到1995年年底,全国共有基金75家,其中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为22家。到1993年5月,相关管理部门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从此,老基金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规范化建设,并最终走上清理整顿之路。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金业开始步入法制规范的发展轨道,也预示着停滞了4年之久的基金业再次启动。而到了2000年,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

  者”,10月8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基金业开始新老划断,逐渐整顿、规范、停止发展所谓老的封闭式基金,大力支持、鼓励、发展所谓新的开放式基金。

  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以及制度逐步完善,基金越来越成为一个专家理财,令普通投资者赚钱的工具。而且,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基金已发展成为具有针对性,满足多种投资者需求的工具。公募基金面对普通投资者,私募基金起点高,面对中高端投资者。而QDII的发展,令投资者可借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公司已有60余家,发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数百只基金,让投资者有极大的选择。

    股市

  股改带来大牛市

  1990年11月26日,上证所举行成立大会。1990年12月5日,以国库券流通交易、机构交易商为主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4月11日,试运转5个多月后,深交所的地位获得央行批文,当年7月3日,深交所举行正式开业典礼。

  两所一网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诞生。

  然而,直到2005年股改前,由于超过3/4的股权不流通,股市被大数人,甚至是参与这个市场的人,称为“赌场”。这种股权结构,所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就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确实,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然而,2005年,每每讨论这个问题,都令市场暴跌。

  而这一问题的迟迟不解决,使A股市场根本无法成为经济的晴雨

  表,2001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极为漂亮,但股市却哀鸿一片。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同年5月8日,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和清华同方成为首批改革试点公司。至此,轰轰烈烈的股改开始了,而随着股改的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来到。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盘中最低为998.23点。而到2006年年底,上证指数收盘于2600点之上,此前的历史最高点为2001年的2245.44点。而到了2007年10月16日,盘中创下历年最高的6124.06点的高位。

  2006年~2007年的市场行情,由此被称为“股改行情”。股改,令中国股市,终于从制度上有根本转变。而这场行情,在最高峰期,令相关参与者都赚得盆满钵满。

  信托产品

  股票、证券之外的投资渠道

  所谓信托产品,就是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将多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集合起来,按约定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进行管理,获得利息、投资收益等信托收益的一种金融产品。在此之前,信托产品主要集中于公司融资,资金动辄上百上千万,但随着其与银行联手,普通信托产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虽然投资金额一般是10万起,但对于市民来说,已经有能力承担了。

  2007年3月1日,新《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更加突出了信托公司的理财主业,也使得其投资功能逐渐淡化。单纯而清晰的功能使得各种信托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今,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基础设施投资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产品已经不断地出现在财经媒体的版面,黄金投资、艺术品投资、甚至是红酒投资等信托产品也开始走入了百姓的生活。

  2009年,各信托公司共发行860款信托理财产品,较上年的648款大幅上升,延续了从2006年到2008年连续上升的势头。而从投资范围来看,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管理层收

  购,从隧道工程到房地产开发,从住房按揭到汽车按揭,从外汇信托到融资租赁……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投资消费的地方,就有信托产品出现,年收益水平在6%-8%左右,是目前收益水平较高的投资品种。这也使得信托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分红险

  系上保险绳去赚钱

  2000年前的四川保险市场,一直是重大疾病险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位置。但随着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传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保险产品告别了高预订利率的时代。有没有一种保险产品能够既有保障又能满足投资的需求呢?分红险便应运而生。

  2000年,刚进入四川的泰康人寿推出了市场上第一款分红险产品。有别于以往的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分红险的收益主要分为两部分,固定收益部分,即在买分红险时这个收益就是投保人确切了解的。而另一部分是浮动收益部分,这就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有关,按照相关规定,保险公司的至少70%可分配利润分给分红险客户。选择分红险时除了考虑保障作用外,保险公司的投资团队水平高低也是十分

  必要的考虑因素。而分红险的分红方式也分为了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现金分红即每年都以现金形式把收益分到客户的手里,如果对资金短期有需求的可以选择现金分红的产品;而保额分红,就是每年的分红用来增加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额。如果从长远考虑,对未来有需求的,则可以选择保额分红的产品,更能抵御通胀风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去年实施的新《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也正在逐步放宽,股票、债券、不动产,保险资金均可涉足,分红险的投资收益也有望提升。随着老百姓投资理财需求的不断增强,万能险、投连险等更具有投资功能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出现。相比较而言,分红险有保底收益最为保障,在保障性上也比万能险、投连险等更强。

    支付宝

  亿万人信赖的“中介人”

  从上世纪90年底末到2003年,网络购物在国内经过了几年的萌芽,但买卖双方缺乏信任以及支付不便的问题,始终阻碍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消费形式发展,也让很多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们折戟沉沙。当时,整个国内网购市场的年规模不过10亿元。

  2003年10月,支付宝率先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出现,支付宝创造性地扮演了一个信任中介的角色:买家在付款时先把款打给支付宝,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确认后,支付宝才把款打给卖家。支付宝首创的这种担保交易模式首度解决了国内网购市场的信任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网上购物,为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井喷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支付宝开始大量与国内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合作,让电子商务的支付越来越便捷,也让更多的用户喜欢上网购物。随

  着支付宝为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淘宝网迅速成为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代名词,并连续保持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网交易额超过2000亿,是2003年国内网购市场总额的近200倍,占到国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近2%的份额。

  而在支付宝推动淘宝网发展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也看到了支付宝作为电子商务基础服务的巨大价值。在2004年支付宝便开始独立发展,向淘宝之外的网站全面开放,为包括传统B2C购物、网络游戏、机票商旅乃至物流、保险等众多领域提供广泛的支付服务。这样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让众多的中国电子商务网站享受到了简单、安全、便捷的服务,仅网购市场就从支付宝诞生前10亿元左右的规模暴增到2009年的2670亿元。这样的发展也带动着支付宝滚雪球式的发展,支付宝的用户从2004年的400万发展到今天的3个亿。

  健康险

  为健康买张保单

  “为健康保险”,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而四川人在全国破天荒地第一次为健康买保险。1998年,中国人寿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广覆盖、定病种、定额给付的疾病保险——国寿生命绿荫疾病保险。而这款保险的发明人正是“四川人”。

  1994年2月28日,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的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设计出国内首个定额定病种的健康保险。当初,尽管险种的推出经过了周密的市场调查和设计论证,但到底能不能吸引客户,公司还没有足够的把握。时任华西医大附一医院院长的石应康带头花100元购买了第一份健康保险。随后,一次偶然的事故触发了“健康险”购买热潮。

  华西医大的一位教授的儿子在踢球时不慎摔成粉碎性骨折,因为购买了健康险,获得了保险公司赔付的一万元。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跑来投保,在1997年销售最火爆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员工每天都要提着钱袋跑银行两次。

  但到了2004年,这款与四川人有着特殊感情的健康险停售。据了解,赔付率过高成了停售的原因。

  2006年,保监会下文,“有病赔钱,无病返本”的返还型健康险将从2007年元旦起退出市场。随后,针对各家保险公司对重大疾病险的病种定义混乱的情况,保监会重新规范了重大疾病保险中的25种疾病的标准定义工作。更便于消费者能准确理解病种,避免发生事故时理赔上的模糊混乱。

   QDII

  普通投资者也可投资海外

  QDII,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2006年,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基金QDII资格,这也使得QDII广被投资者所知。然而,早在数年前,就已有数家银行发行了QDII产品,特别是外资银行,更是发行了适合各种投资者需求的QDII产品。但相对而言,银行系QDII产品的投资者较少。

  国内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于2006年11月2日正式成立。该基金

  认购金额为1.97亿美元,是当时发行的众多QDII产品中最大的一只。然而,基金系QDII扬帆出海之时,却正遇金融危机这一寒流。在2007年,基金系QDII产品整体损失了400亿元人民币,单只QDII产品的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甚至陷入了雷曼兄弟倒闭事件。

  去年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升温,海外股市也从谷底开涨,基金系QDII也终于收回些失地。然而,上周,某网站进行了“外盘向好,您是否考虑配置QDII”的调查,共有6360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4658名投票者选择了不会配置,长期看好国内市场,这部分投票者占全部投票人数的73.24%。

  私人银行

  银行服务也可“一对一”

  2000年之前的银行,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仅仅是一个存款取款的地方。所有的业务都集中在柜台上办理,上班时间总排着长长的队。

  随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和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成都首个银行理财室2000年左右出现。“记不清是哪家银行的理财室最先开张,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几大银行都注意到这块市场。”建行工作人员罗艺回忆道,当时银行理财室主要用于处理一些客户的大额存取款、转账交易等。因为这些业务办理时间较长,占用柜台导致后面的客户排长队。同时,在理财室办理大额业务,客户的私密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慢慢的,理财室的业务增加了代销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功能。工作人员也逐渐换成了具有理财方面专业知识的理财师。

  2005年起,建行、工行等多家成都银行相继开设了贵宾理财中心或财富管理中心。作为理财室的“升级版”,财富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高端客户,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银行服务。有理财需求的市民,可以一边享受着免费茶点,一边跟专业理财师讨论理财方案。

  去年11月,一种极高端的银行服务机构出现在成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成都分行正式开门纳客。金融资产超过8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市民才能享受到这里边听音乐、边吃茶点、边办业务的西餐厅式的服务。这是西部首家私人银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紧随其后在成都开业,还有数家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在筹备进入成都。

   收藏品

  财富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众多的投资领域中,收藏是很小众的一个门类。在四川最早意识到书画、瓷器能赚钱的还是那些懂行的人,文物商店的员工,与书画名家有密切往来的人。一位四川知名的藏家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家里搬家,但是没钱买防护栏,就把手上的吴一峰的画卖了两张,一共才卖了400元左右。“当时根本没想过要通过卖画赚钱,只是应急而已”。

  1997年12月26日,四川梦虎珍藏品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如今梦虎已成为了四川最大的收藏品公司。诗婢家、嘉诚、翰雅等拍卖公司每年的春拍、秋拍吸引着川内众多的投资者前来参与。2007年,梦虎藏品成立了梦虎拍卖公司,正式进军收藏领域。当时每周一次的西部鉴宝免费活动在红星路二段的梦虎茶楼举行,来自四川各地的收藏爱好者背着书画、提着花瓶,又是箱子,又是柜子,把家里的宝贝都搬来了,早上九点开始的免费鉴定活动,不到八点半茶楼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有些住得远的,甚至提前一天就来到成都,只为等到周六早上让四川或者北京的鉴定专家瞧瞧自家的宝贝。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火红,大家对收藏的投资热情也在高涨。2008年7月,晏济元书画拍卖专场举行,成交额达1619万,这在沉寂已久的四川艺术品拍卖市场引发了强烈反响。2008年12月,在金融危机蔓延下,一场汇聚四川名家的书画拍卖“逆市”走强,创下了1943万成交量。奥运纪念币第一组、第二组,由于发行量有限,摇号发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1公斤的纪念金币,四川配额仅一枚,最后以80万元的高价被天鑫洋金业购得。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