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首页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资讯 >  出来刷卡,小心“坐牢”来还

出来刷卡,小心“坐牢”来还

      
  □武洁(江苏医生)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8日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指出,“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5月19日《南京日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出来刷卡,其实也一样。按理说,信用卡实际上等同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一纸契约协议,银行要为客户提供预先支付的服务,而客户也有定时还款的义务。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信用卡客户透支之后不按时还款,银行当然有权利按照当初签订的契约协议追究客户的责任。如此看来,既然是持有信用卡的客户一方透支不还,违反义务在先,按照契约协议,银行方面完全有理由伸张自身权益,并要求客户赔偿本息。至于恶意透支,拒不还款的行为,其实已经危及到金融安全,从这个角度来看,最高法对“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要说也不无道理。
  但事实上,在银行业,信用卡用户的过期罚款,早已成为银行创收不公开的秘密,很多时候,由于一些银行网点不多,还款提醒也不到位,甚至是在变相故意导致信用卡客户难以到期还款,而信用卡逾期还款的利滚利、驴打滚却毫不客气地扣在了客户的头上,这样一种契约关系,其实难言公平。
  当然,银行方面可能也会喊冤,并辩称已经尽到了催收还款的提醒义务。不过,银行究竟通过怎样的方式提醒客户,假如仅仅是发个短信,甚至不论地址是否还正确地投递一封极有可能石沉大海的信件便算是尽到了提醒义务的话,如此提醒显然只是自说自话罢了。
  此外,当“两次催收,3月未还”即被定义为恶意透支时,还真是相当的严苛。事实上,当前中国部分城市家庭的负债率已经超过了美国,一旦出现失业或是收入波动,信用卡透支现象极有可能发生,而要想在两个月之内扭转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危机,恐怕也绝非易事。
  不难看出,假如不从根本上降低国人的负债率,减轻国人的经济压力,仅仅是将“恶意透支”入罪,其实无益于中国的金融安全,顶多不过是让更多的普通公众因为经济原因而背上法律的罪名罢了。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