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首页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资讯 >  决胜千里-如何赢得中国信用卡市场机会

决胜千里-如何赢得中国信用卡市场机会

      

  到2025年,预计中国城市人口数量比2005年增加2.4%,而中国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19000美元。飞速发展中的市场蕴藏着无比的商机。时值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与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万事达卡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掌握中国城市化的无限商机”的高峰论坛,深入探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机遇。受邀的大中华区域50家行业领先的企业和银行,为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商业成功提供了前瞻性的洞察与观点。


  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奇迹有目共睹。其中一个主要驱动因素就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直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人群集聚来提高服务需求、通过企业集聚来降低交通通讯等成本和提高行业上下游的合作效益。

  信用卡市场作为金融服务业的后起之秀,与城市化进程同样戚戚相关。首先,城市化产生了大批有稳定工资收入的人群– 持卡人就会在这些人群中产生。其次,城市集中了大量消费需求,并且拥有大量大卖场等现代零售模式,给POS 机和信用卡收单业务提供了可行性。另外,随着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升级换代,持卡人对使用信用卡来实现消费和小额借贷倾向会逐步提高。这些积极因素都对信用卡的需求产生刺激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骄人的增长。但是,真正大幅盈利的发卡行并不多。随着进一步城市化,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会如何演变?发卡行盈利会大幅改善吗?许多银行家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作为行业的一员,万事达卡组织顾问团队在总结各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预测,深入研究了这些问题。本文将简要总结近来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概括、阐述对该市场需求中长期发展的预测、并向发卡行提供实现稳定盈利增长的启示。

回顾历史– 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奇迹

  从解放后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始终徘徊在20%以下。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发展提速和户口管理改革,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短短的二十年里,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了25 个百分点以上,到今天已经接近50%。这个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花了两倍以上的时间才走完这个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现有的城市人口规模增加,而且许多新的城市拔地而起。深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其人口从1980 年的31 万剧增了25 倍以上,在2005 年达到了830 万。

  同样惊人的是中国人均GDP 的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均名义GDP 从1978 年的381 元翻了60 倍,2008 年达到了接近2.3万元。

  信用卡市场在这些非常有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取得了大幅增长(见图1)。发卡量在过去三年内翻了一番以上,至2009 年达到1.64 亿张(这个数目在2010 年第二季度进一步增长到了 2.07 亿张)。交易总额在同期内翻了两番,2009 年达到22400 亿人民币。应收账款金额也增加了两倍以上,2009 年达到2670 亿人民币。

中国信用卡市场07-09年情况

 

展望未来– 十五年后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市场

  不少研究机构对中国的城市化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做过深入研究。他们多数持乐观的态度。本文选取了麦肯锡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预测和高盛对中国GDP 发展的预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结合各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规律,建立了数量模型来预测中国信用卡需求未来15 年的长期发展趋势。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城市人口将在2025 年达到接近十亿的水平(约9.26 亿),比2005 年的城市人口大幅增加75 %。高盛则预测2025 年中国城市地区人均GDP 将达到约1.9万美元,从而在绝对值上达到2008 年韩国水平,并高于台湾约16,000 美元的人均GDP 水平。

  如果他们的预测基本实现,届时中国城市里近十亿的消费人口将催生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需求市场之一(见图2)。从需求角度出发,我们预计中国总发卡量在未来15 年里可能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在2025 年可望达到11 亿张(分摊到总人口数则是平均每人0.75 张卡)。当然这15 年中前几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会高一些,之后几年会相当低一些。沿着这条发展轨迹,中国市场上的的信用卡数量很有希望在2020 年左右超过美国(美国在2008 年约有7亿张信用卡5,而且将来增长并不乐观)。我们的预测基于两个要素:首先,受城镇人口数上升和收入上升带动,适合发卡的人口数将从今天的一亿左右增长到3.7亿左右;其次,平均每个持卡人所拥有的信用卡数将从今天大约2张上升到3张左右。相比之下,平均每个持卡人所拥有的信用卡数在中国台湾是4张左右,美国甚至更高。

  在发卡量增长的同时,每卡消费量也会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因此我们预计信用卡交易总额可能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比发卡量的增速更快),到2025 年预计将达到2.5万亿美元。这个数额比2008 年的美国信用卡交易额高出近20%, 总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消费者对信贷接受度的逐渐提高,使用信用卡循环信贷的比例会上升。我们预测信用卡循环余额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5 年将超过5000 亿美元。即便如此,该数额仅仅是2008 年美国信用卡循环余额规模的三分之二。

预测2025年中国信用卡市场

 

  分析到这里,我们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会如何演变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一言以蔽之,十年后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是,届时发卡行盈利会比今天大幅改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几个重要的市场因素需要分析。

  首先,监管和市场竞争态势将如何演变?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以及发卡行业务能力的逐步完善,监管层有可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发卡行更多的运营空间– 比如根据不同持卡人的风险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利息率。同时,银行和持卡人对银行卡网络所扮演的行业设计师和协调者的角色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这些要求包括对发卡行能力建设的支持以及规范(比如风险控制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交易处理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速度和带宽、以及对收单业务的协调和管理(比如交易佣金的规范化和合理化)。这些要求将支持在现有基础上引入一到两家银行卡网络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上提到的行业发展的契机将支持市场上产生更多产品设计、行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有助于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从而对全行业和谐、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领先的发卡行不仅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在降低成本上取得进展(比如使用电脑扫描申请表信息来替代人工输入),而且能通过对数据信息系统和分析人员的投资逐步完善风险控制和组合管理的能力。随着领先发卡行相对竞争优势的加强,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小型发卡行必须开发差异化的业务模式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再次,随着收单环境的改善,过去国内的零扣率、超低扣率现象将逐步减少。同时出国旅游的增加使得佣金率较高的国外交易比例上升。两者综合起来,交易佣金费率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最后,如果监管层将国际上领先的征信数据库使用方式引入中国,并且和发卡行紧密合作谨慎对待风险控制,行业坏账风险有希望在多数年份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当然,任何信用卡市场都很难避免在某些年份出现问题(比如在一轮信用卡债务大幅增长后碰上比较严重的经济放缓)。

  有了对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预测行业盈利的可能情况。总的来说,随着总卡量、交易金额和循环信用余额的增长,我们认为发卡行从中国信用卡市场取得的业务收入和净盈利能力将同步增长(当然除了少数的问题年份以外)。行业总收入预计在2025年可能达到1050亿美元,是目前水平的20倍。届时平均每卡收入将达到每年95美元。其中净利息收入预计将占到总收入的大部分。这是因为消费者借贷习惯的养成促使循环率达到60%-70%的水平(按金额计算)。我们认为这个假设是比较合理的:成熟市场中美国该循环率高达80%-90%,台湾也有70%-80%。

  那么行业净利润会如何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行业净利润在2025年有可能达到340亿美元左右 –高达现有水平的30倍。届时平均每卡将给发卡行带来每年30美元的净利润。在这里会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假设。第一,假设监管层与发卡行审慎对待个人贷款的做法将继续、并且征信数据运用能力大有提高,我们认为平均年份的坏账率能够控制在4%左右。这个水平会比中国今天的2%-3%的水平要高,但是会低于美国平均年份的5%-6%的水平。第二,我们认为规模效应和利用机器替代人力等因素将小幅降低运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而促进利润率的改善。

如何决胜千里:战略上谨慎、战术上进取创新的业务模式

  勿庸置疑,不管是市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历程会一帆风顺。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亚洲,市场在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以后,常常陷入很大的调整。这是因为普遍存在的信用周期 – 在周期内好的年份里低坏账率和高盈利共存、然而坏的年份高企的坏账率却导致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以美国最近一次信用周期为例,信用卡行业利润在2006-2007年达到高峰,之后在金融危机中行业坏账率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内翻了一番,导致2009年许多发卡行巨额亏损。

  信用卡泡沫的恶性破灭在新兴市场(包括亚洲)同样屡见不鲜。在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期,行业的真正风险水平常常是被低估的。这是因为在好的年份持卡人的收入比较有保障,所以违约风险较低。而且在快速发展期新发卡占总卡量的比重较高。由于新发卡前期的违约风险比较低,大量的新卡稀释了综合坏账率。但是一旦市场受到某种大的冲击,比如经济突然放缓,真正风险水平就马上体现出来。此时不仅持卡人的平均违约率上升,而且发卡量的收缩导致新卡比重下降,两者交织在一起造成综合坏账率快速恶化。亚洲新兴信用卡市场已经有了不少信用卡危机的先例:香港在2002年、韩国在2003年、台湾在2006年、以及印度在2008年都遭遇了信用卡泡沫的恶性破灭。如果中国信用卡市场遭遇到比较大的风险集中爆发,行业巨额亏损的可能性同样存在。所以中国信用卡行业实现利润的潜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监管机构、所有发卡行和其他行业参与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即使是在整个行业发展比较健康的情况下,过度信用扩张仍然导致部分银行陷入危机。以美国为例,在21世纪初期风光一时的几家发卡行,比如Providian和Metris,皆因风险管理失控而遭遇破产或者被廉价收购的厄运。

  那么,如何才能在信用卡市场上取得长久的盈利增长?万事达卡顾问在研究了各国发卡行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总结认为战略上谨慎、战术上进取创新的业务模式是取得长期盈利增长的关键。美国Capital One银行是一个掌握了这个关键的很好例子。该银行通过对市场以及自有数据的详尽分析,认识到美国次级信用卡客群(Subprime)是非常有利可图的(该客群具有高循环率,并且愿意参与竞争的银行较少)、但风险也很高,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低风险信用卡客群(Superprime)在资产组合内对冲 – 这就是“战略上谨慎”。有了战略上的谨慎,就像给一座高楼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者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Capital One的“大干一场”就是产品/定价创新和巨额营销费用投资 – 这就是“战术上进取”。尽管该行在发展的初期面临品牌和融资成本方面的劣势,战略上谨慎、战术上进取的模式保证了该行在1995年到2007年间持续的业绩增长:净利润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达到约26亿美元。该行也是2009年美国信用卡行业唯一一家仍然获得可观盈利的发卡行,不愧为美国近二十年来信用卡市场上的常胜将军。

  战略上谨慎、战术上进取的模式远不限于一种表现方式。韩国现代信用卡公司就采取了一条不同的方式。该公司巧妙地利用合作伙伴来达到特定的营销目标。在韩国2003年信用卡危机后,该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刷卡量高的富裕人群。他们与领先的韩国汽车公司结盟,通过汽车经销商的销售人员来推销专门为车主设计的信用卡。车主只要取得这些信用卡,就能马上在车辆购买价格上拿到折扣。作为回报,车主要保证接下来三年内达到一定的刷卡量,因此这些卡保持了高使用率、低流失率的极佳表现。这个巧妙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手段,帮助了韩国现代信用卡公司逐步提高市场份额。从2004年到2009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翻了一番,并且在2008年升至市场占有率第二名。

  中国信用卡市场也不例外。为了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历程中大获全胜,我们建议发卡行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上谨慎、战术上进取模式。发卡行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完善他们的成长策略,以避免将来陷入危机。什么样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样的客群、资产组合在中国是最优化?什么样的产品/ 营销创新既能推动业绩增长又不会在将来产生危害性影响?这些都是发卡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些能够领先一步掌握这个关键的发卡行,将有望成为中国信用卡市场上的常胜将军,并且伴随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跻身世界上最成功发卡行之列。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